数智中医全场景解决方案服务商
  • 首页 HOME
  • 关于 ABOUT
  • 产品 PRODUCT
  • 方案 SCHEME
  • 新闻 NEWS
  • 案例 CASE
大经动态 DAJING TCM
大经动态
数字化助力中医师承教育,上海打造中医专家师带徒互联网平台标杆
作者:Editor

 

丁小丽是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的社区中医医生。现在,除了日常的社区门诊工作以外,她还要在上海龙华医院脾胃病科林江主任的指导下完成为期三年的跟师学习计划。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医生,有幸跟随林主任系统化地深入学习三年中医,是她格外珍惜的学习机会。

 

丁小丽医生所参与的是由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发起的第二轮“上海市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 项目旨在通过上级医疗机构中青年中医临床骨干社区带徒,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跟师人员在整理、掌握中青年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传承、发展、创新适合基层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培养一批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高的社区实用型人才,提升社区中医药临床诊疗水平和能力。

 

 

1

上海市奉贤区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5-2018年间,原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委托市中医药临床培训中心组织开展第一轮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经过3年的师带徒教学,94位社区医生通过考核成功“毕业”,在各自的岗位上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2019年4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启动第二轮“上海市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建设工作。经过公开遴选,100位来自上海各大医院的中医骨干专家成为社区师带徒项目指导老师,从中医理论学习、临床实践、专题讲座等多角度全方位地指导社区医生开展中医进阶学习,夯实社区中医服务能力。

 

同时,通过总结第一轮社区师带徒项目的建设经验,为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与大经中医合作,共同开发了国内首套省级智能化师承教育云平台,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将师承教育的全过程纳入平台管理,让师承教育的每一个举措都能落到实处,保障师承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

 

 

 师承下社区  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各级中医医院要加强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也提出,“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

 

《上海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35年)》提出,要形成中医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2

 

中医师承教育为何如此重要?

 

中医教育有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两种模式。院校教育有一整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能够为学生打牢扎实的理论基础。然而,院校教育的学生,中医基础知识多停留在书本层面,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不能紧密结合。而在师承教育中,学生跟随老师坐诊、抄方,可充分学习老师个人“经验”,相对院校培养模式而言,师承教育有着“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特点。

 

因此,师承教育是当下培养高水平实战型中医人才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信息化、智能化  打破师承教育的时空壁垒

 

在师承教育中,导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个性化地辅导,通过长时间口传心授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和巩固知识体系,培养中医思维,效率较低。

 

通过对第一轮社区师带徒成果的总结分析,主管部门发现,师承教学的导师大多是三甲医院的专家,既是医院的临床骨干,又多承担行政、科研、教学工作,能分配给跟师承学员的授课时间非常有限;同时,师生各自工作单位的位置往往并不在同一个区域,有的甚至相距甚远,跟师临证学习存在不便;再次,由于缺少便捷的沟通渠道和平台,学员在日常临床诊疗中碰到的疑问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导师的指导,造成沟通答疑的不方便、不及时、不充分。

 

在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南京大经中医承担起“上海市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互联网平台”(以下简称“师带徒互联网平台”)的具体建设工作。平台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搭建起服务于导师、学员、双方所在单位、管理部门等相关各方的集教学、交流、考核、管理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平台,大幅度减少了师承教育的时空壁垒,推动了师承教育的效率提升、质量提升,是信息化时代中医师承教育的积极探索。

 

 

 全流程教学技术支持  夯实师承教学每一步

 

为了在保证师承教育的效果,《上海市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对师承教学的内容和考核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上海市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互联网平台”结合《实施细则》的各项要求,实现了对师带徒项目的全过程、智能化管理。

 

 1.理论学习支持

根据要求,学员需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精读与泛读的古典医籍,制定读书计划,撰写学习心得及学习古典医籍指导临床实践的学术论文。

 

针对此类要求,导师可通过“师带徒互联网平台”随时跟进学员的学习进度,第一时间点评学员的学习心得,更好地指导学员学习古典医籍,夯实理论基础。同时,平台解决了纸质学习心得、论文的提交、保存当中存在的问题,所有学习数据保存在云端,可随时调阅、批注、统计、考核。

 

2. 临床实践支持

《实施细则》对学员参与临床实践的时长、内容、成果等都给出了数据化的考核标准。例如,学员每年需完成10-15份记录其独立就诊诊疗全过程的医案,医案要体现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细节,以及对具体病证的病机分析,并请指导老师给予批注。

 

在没有互联网平台之前,医案的记录、传输、批注、保存、调阅、统计都是在线下完成。学员往往会把一段时间内的大量医案集中交给导师批注,给导师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同时也不利于学员循序渐进地学习提升。

 

随着“师带徒互联网平台”投入使用,学员可随时提交自己的临床医案,指导老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收到医案,并选择合适的时间批注、点评,为学员提供指导。

 

3. 跟师学习支持

除了接受导师的理论、临床指导之外,跟师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学员可以研究、领悟、学习导师个性化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根据《实施细则》要求,学员可随师门诊、查房、会诊、参与临床研究等,学习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精华,加以整理提高。为此,学员除了完成跟诊时间要求、整理跟师期间的医案外,还需深刻领悟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撰写研究论文。

 

针对以上需求,师带徒互联网平台已经实现了对跟师学习的各项数据指标如跟诊时间、医案数量、导师评分进行智能化管理,未来还能通过智能化系统强化学员对于导师个性化学术思想与经验的学习。

 

下一阶段,将在平台上增加“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智能化模拟演练系统”。系统利用AI、大数据技术,基于大经中医在名老中医经验智能化传承领域的技术优势,构建名老中医个性化的诊疗经验的知识图谱,为学员搭建一个智能化的学习环境。

 

学员只需向系统录入患者的症状、体征,系统就能结合名老中医的诊疗经验、模拟名老中医的诊疗思维给出符合导师个人特色的诊疗方案。届时,学员跟师学习便不再局限于“物理上”的跟诊,而可以随时、随地打开系统,与“AI导师”“面对面请教”。

 

通过AI智能模拟演练,结合真人导师的线上交流、线下指导,师带徒互联网平台将跟师学习的线下单一渠道升级为“线上+线下”、“理论+临床”、“真人+AI”的多维度、全时段、立体化师承教育场景。在减轻师承双方教学压力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传承的效率与质量。

 

除此之外,借助师带徒互联网平台,学员可随时查阅大经中医知识库中的700多本中医经典古籍及中医大家的各类医案、经络穴位知识、方剂知识、中药/中成药的知识等,为学员的日常学习提供强大、便捷的知识库支持。

 

 

 在线学习  智能考核   疫情下的空中课堂

 

中医学习,既有相对共性化的知识如中医经典理论,又有非常个性化的知识如不同名医导师的诊疗思维、专科专病经验。不同的知识类型适合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

 

针对共性化的中医知识学习,《上海市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实施细则》明确要求,所有学员需参加培训中心组织的经典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培训班,每年两次,每次5-7个工作日,3年跟师期间至少参加35个工作日的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学员还需参加相应的考试。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线下集中培训面临压力,原定线下举办的集中培训被转移到线上平台进行。学员需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学习,并在线完成考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线上培训学习的优势不断凸显:

 

  第一,线上学习的内容以视频教学为主,可以反复观看,不断加强记忆和学习。如果因故无法参加培训,还能有历史培训记录,让学员在时间、空间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保证学员系统、完整地学习全部课程内容。

 

   第二,线下集训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学员如果因故无法参加则丧失了学习机会。线上培训在时间、空间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保证学员系统、完整地学习全部课程内容。

 

   第三,线下集训的核心是导师,导师的表现与其当时的身体、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在线课程是导师提前精心备课和录制的,课程内容更加精良。

 

   第四,线下集训的优势之一在于学员与导师现场互动,学员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解答,而师带徒互联网平台的线上互动同样可以完成学员与导师的互动,学员反馈的难点、问题(一般是学习的薄弱点),都会在平台中记录下来,帮助学员重温复习。

 

   第五,考核是衡量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标尺。师带徒互联网平台的智能考核功能可针对每一节课设置考卷,通过系统智能评分,大大减轻了导师的评卷压力。导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提升教学和考核的质量。

 

   第六,除了统一组织的在线学习,导师还可针对部分学员开展个性化的线上培训,上传教学材料和试题,引导学员在专科领域的学习钻研。

 

 

 AI 助力  让教学管理轻轻松松落到实处

 

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的开展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分级诊疗的重要手段。等级医院的中医医生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为基层医生提供传帮带的模式在全国并不鲜见。

 

但是,受限于各种实际条件,如师带徒时间难以保证、导师与学员存在“时空差”、缺乏高效的沟通平台、考核工作费时费力、过程管理纷繁复杂等,很多的具体工作都难以落到实处,学习的效果难以保证,还对导师、学员、双方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造成了巨大的工作负担。

 

而上海的成功经验在于,在项目的设计阶段,主管部门对于师带徒项目的各项工作内容和考核均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项目的实施阶段,这些要求被完整的纳入到“师带徒互联网平台”中。上文所述的一些功能场景远不能完整描述平台的所有功能。

 

在此基础上,平台成为了整个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的教学、管理、数据中心。

 

对于导师和学员而言,“师带徒互联网平台”为教学双方提供了更便捷的沟通平台、更灵活的教学安排、更智能的教学支持以及更高效的考评方式。

 

对导师和学员的所在单位而言,他们可以更方便、全面地了解师带徒的工作细节,进而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对于主管部门而言,依托“师带徒互联网平台”,主管部门可方便的对所有教学工作展开全面的管理,通过平台的智能化统计分析可以轻松开展经费管理、查看教学进度、教学评价等,按照项目要求出色的完成师带徒项目管理工作,真正培养出一批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高的社区实用型人才,提升社区中医药临床诊疗水平和能力。

 

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及各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的快速推进,“师带徒”这一符合中医药传承特点的教学方式正得到越来越大力的推广。

 

在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推动“师带徒”传承效率提升方面,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与大经中医合作开发的“上海市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互联网平台”或可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标杆,为各地推动此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发布日期
新闻分类
大经动态